跳转到主要内容

写作

评分标准

写作分数等级:

一等,得分(50-38)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切、结构严谨、文体突出、语言优美、引经据典、字迹工整;

二等,得分(37-25)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文体明确、语言通顺、字迹清楚;

三等,得分(24-12)基本符合题意、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文体基本符合、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潦草;

四等,得分(11-0)偏离题意、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内容空洞、文体不明、矫揉造作、结构混乱、语病多、字迹难辨。

写作结构

总:100~150字左右

论点/观点1:300字左右

论点/观点2:300字左右

论点/观点3:300字左右

结尾:100字左右

范文背和使用思路

范文背诵,头和结尾,以及每段论点中的例子,和描述文字。另外范文的标题也可以进行参考。

使用的时候,将范文中的标题、论点、例子转换为自己写的文章中所支持的论点。

范文

继往开来,立文化自信

开头(136字)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人有自信,则万事可以期许;民族若有自信,则万事可成。人类的历史长河之中,民族的兴衰更替证明,一个民族只有保有文化自信才能绵延向前。中华民族必定要树立文化自信,尤其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持高度的信心,才能继往开来,成复兴大业。

树立文化自信,需要充分认识与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泱泱大国文化源远流长,积累了无数文化艺术瑰宝。(235字)

还记得,“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古代神话传说,谱写了一曲曲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赞歌;还记得,春秋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术流派思想纷呈,为中华优秀文化奠定了宽广的基础;还记得,“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的汉民族传统服饰,承载了汉族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展现了中国“礼仪之邦”的独特风采;还记得,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在中华历史上熠熠生辉,古代四大发明更承载了中国先民的智慧。若忽视或忘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何谈树立文化自信

所以,我们要努力增强和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才能树立文化自信。

树立文化自信,需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94字)

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中医药的运用带给了国民极大的欣慰与鼓舞。据人民网不完全统计,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当中,有超过7.4万人使用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同时,我国创新治疗思路,运用中西医综合治疗,兼取二者之长,双剑合璧,充分展示了中西医结合的妙用。没有传承,中医学不会流传至今,更不会成为治疗新冠肺炎的有力帮手;没有发展,我国不会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法,为抗击疫情提供助力。

正因为我国传承并发展了中医药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在解决现实问题时才能从中获得帮助。可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有利于我们树立文化自信。

树立文化自信,需要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250字)

 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和平友好关系发展,“孔子学院”在二十一世纪之初诞生了,到2019年底,我国已在162个国家建立了550所孔子学院和1172个中小学孔子课堂,这极大地宣扬了我们的传统文化,也鼓舞了我们的信心。此外,传统文化推广者璇玑女士也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璇玑曾在多所世界著名高校组织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参与许多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此外,由璇玑编舞并出演的宣传片《礼仪之邦》不仅在我国人民中掀起汉风舞蹈热潮,更由外国友人在联合国日庆典上表演,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之美。

由此看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对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大有裨益。

结尾(109字)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头力”。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并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尤为重要。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更应承担起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责任,促进中华文明的不断延续与发展!

论自立精神

开头(128字)

南宋哲学家陆九渊说:“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跟,学人言语。”可见,自立精神是人立足于社会的坚韧力量,是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坚不可摧的铠甲。不寻求依靠,凭借自身的力量在困难中披荆斩棘,定将锻炼出百般武艺攀上人生的巅峰。要想取得人生事业的成功,就必须拥有自立的力量。

自立精神在学习领域中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是首要的,但独立自主学习会使人有突飞猛进的成长。(96字)

孙敬和苏秦在求学的情况下,坚持“头悬梁锥刺股”的自立精神,最终在仕途终有所成。为什么他们能够取得求学成功?正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狠一点儿的自立精神,才能突破学习的障碍,最终获得在求学之路上的精进。

可见,拥有自立精神,是求学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自立精神在工作领域中是非常重要的。(161字)

纵观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因为拥有自立精神而被广为传颂的。还记得,中科院化学家侯永庚在身患糖尿病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坚持对化学科学的热情探索物质晶体结构研究,最终创造了著名的“侯氏程序”;还记得,张海迪在失去行走的力量的情况下,坚持笔耕不辍翻译书籍,学习语言,最终成为学习典范获得国家的认可与社会的敬重。

试想,如果他们在遇到困难之时依靠他人,没有坚持自立的力量,还有可能取得人生事业的成功吗?正是因为拥有了卓绝的自立精神,他们才能获取成就。可见,拥有自立精神,是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自立精神在生活领域中是非常重要的。生活自立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而自立精神更能指引生活的成功。(219字)

 正是因为自立精神,海伦·凯勒才能在黑暗有寂寞的世界中不断搜寻生命的意义,最终她不仅克服了生理缺陷获得更广阔的人生还积极投身于慈善事业为更多人传递幸福;正是因为自立精神,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才能在困苦的生活环境下挑起生活的重担,最终一颗善良而珍贵的责任心成为全中国的典范。如果海伦·凯勒不能敢于依靠自己重新接纳生活,那么她又怎能在希望缥缈的无声世界获得新生的力量;如果洪战辉不能勇于依靠自己,那么他又怎能在家徒四壁的贫穷生活中获得担当的坚韧。

可见,拥有自立精神,是人生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结尾(154字)

居里夫人曾说:“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宽”。的确,依靠自己走下去的是路,可是这些步伐都会因自立精神而转化为强大的力量,支持我们走向更辉煌的未来。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每个人都可以因依靠自己的自立精神而逾显伟大,因为自立精神不仅是推动我们获得成功的能力,更是心灵的高贵品质。坚持自立精神,实现无悔人生!

厚植人才成长的沃土

开头(96字)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民族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与发展,而人才培养非一人一夕之功,我们需要厚植人才成长的沃土。

培养人才需要发现。(259字)

1933年夏季,时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的徐悲鸿在路过南昌时,招待了困于生计的青年傅抱石。徐悲鸿认真地看了傅抱石带来的作品 —— 图章的拓片和画,随即发现他在这些方面很有才华,于是第二天冒雨抵达傅家,对傅抱石说:“您应当去留学,去进修,你的前程不可限量。经费困难,我给你想方法。"徐悲鸿先生以他的声名和自己的一张画争得了一笔经费,帮助傅抱石去日本留学。最终,傅抱石成为一代绘画大师。如果没有徐悲鸿这样的伯乐,傅抱石这匹“千里马”很可能就要被埋没。正如韩愈的《马说》中所写:“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培养人才需要熏陶。(273字)

  孟子小时候曾居住在离墓地很近的地方,耳濡目染学了一些祭拜之类的事,模仿丧事办理的游戏。他的母亲认为这会影响孩子成长,于是搬家到集市旁,孟子又潜移默化学做买卖和屠杀。母亲意识到这样仍然不利于孩子发展,只得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的内容也因此变成跟“礼"相关的。孟母这才安心,从此定居下于此。这便是家喻户晓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是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的。"无论是家庭环境、校园环境或者社会环境,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培养人才需要磨练。(217字)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孔子周游列国,被困于蔡,受尽欺凌,终成《春秋》;屈原被放逐写了《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膑被剜膝盖骨而成《兵法》;司马迁因李陵案蒙受大辱,但他战胜磨难,写成辉煌巨著《史记》。这些出类拔萃的人都是在逆境中奋勇拼搏,不断前进,不因一时困顿而萎靡,最终取得灿烂的成就。因为经受住逆境中的磨练,获得了巨大的能量,才能在世界的海洋中激起属于自己的浪花!

结尾(128字)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激励广大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聪明才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